
点个关注,陪我们王者归来
同行恶意竞争,
又出新的恶心操作了:
放单!
琪琪刚开始听到这个词的时候,
完全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操作。
毛Sir给我普及了一下,
并表示身边已经有大卖被搞了。
有些类目竞争大,
有同行为了限制竞争对手,
跑到社交媒体上留评,
谎称竞争对手的店铺在做“促销”“白送”等活动。
不少买家看到就误以为,
是该店铺自己发布的活动,
就会拿着“凭证”去这些店铺消费。
如果此时卖家没有给到相应的反馈,
或者直接拒绝消费者,
并表示没有此类折扣。
这些买家就会认定自己被骗,
给店铺差评甚至直接投诉。
如果硬着头皮给了这些折扣,
不但自己要承担损失,
甚至有可能会面临被敲诈的风险。
如果产品客单价高的话,
损失更大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,
同行谎称是中介,
把竞争对手的链接,
发到送测放单的群里。
称该店铺一律刷免评,
买家收到货后就可以返款。
放完单后就消失了,
买家找不到人返款,
就投诉到亚马逊。
被放单的卖家,
轻则被买家留差评,废链接。
重则被亚马逊直接关店。

目前,
面对这种操作,
大卖都没有办法限制,
只能吃哑巴亏。
第一,
这些信息完全没有办法查实。
第二,
买家的不确定性很大,
不被限定,
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利用。
跟这种同行竞争手段相比,
那些刷差评、恶意退货都算“手下留情”了。
琪琪发现,
遇到被放单情况的都是红海类目中的大卖,
明显是有针对性的。
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
现在遇到的大卖冷静应对,
已经在想办法解决恶意的同行竞争。
目前这种情况属于个例,
琪琪提到这件事也是作为提醒,
没遇到的卖家们更要注意防范。
尤其是临近Prime Day,
卖家忙于筹备而分身乏术的时候,
给这些不好好经营店铺、
只想着怎么搞别人的同行有了可乘之机。
亚马逊去年会员日的全球销售额,
达到111.9亿美元。
特别是日本站,
卖家备货3倍都能卖光。
虽然今年受到行情影响,
但卖家们还是对Prime Day抱有期望。
亚马逊之前就发文表示,
确保货物在6月20日之前到达运营中心。
为了赶上会员日,
大部分卖家们都已经备完货了。
琪琪咨询了一个物流商,
他表示现在热门仓爆的“一塌糊涂”。
现在客户的货都催不进去。
还表示,
聪明的卖家都已经备完了,
现在才开始备的基本上是被割韭菜。

一般参加Prime Day的卖家们,
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:
1、清库存、拉库容
2、稳定产品排名
3、冲销量
4、能有现金流用于经营
不管出于哪个目的,
对于大部分卖家而言,
参加会员日活动还是利好的。
有位卖家还向琪琪透露:
现在有一部分卖家其实都有可能亏本去卖品走数据。
整体店铺流量上去了,
部分品亏钱,其他品赚钱,
整个盘还是赚的,
或者把时间线拉长去看长期收益。
这次活动受益的不止有卖家,
还有服务商。
一般物流商每年都在等会员日这种促销活动,
他们能大量出货。
只要卖家有动作,
需要用到服务商的时候,
他们就能赚到钱。
不管好的坏的,
就像亚马逊封店这种事情,
对于有的服务商来说,
也是利好的。
每个链条都有对应的人去干活。

但说到底,
最大的受益方还是平台。
亚马逊每年固定展开会员日,
符合“飞轮理论”的驱动力,
最终形成正向循环。
站在消费者角度,
低价格的促销活动,
会提升消费者的客户体验,
从而反复下单,
最终形成规模效应。
流量也会在口碑的带动下增加,
亚马逊获得效益后,
继续优化基础设施,
形成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的一个良性循环。

亚马逊的飞轮效应下,
卖家也是其中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
对于亚马逊重产品、轻店铺概念的平台来说,
卖家们还是要把重心放在产品上,
更要顺从平台规则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1in.com/36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