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塘古渡,千年渡口,
千年来,摆渡人在此,渡人渡己。

金山寺,众里寻它,
蓦然回首,在江心石阜之上,
那石阜似是乌龙江中的中流砥柱,
那是江中的石山,叫小金山,
金山?塔依山而建,它是?七级?八?角?石?塔?。
金山寺也因山而得名。

千百年来,多少个昼夜?,
孤塔与?燃灯?为船指引了方向。
遥想古时,
月光光,照池塘,
商贾、秀才、游子骑竹马,摆渡过洪塘,
洪塘水深,船夫撑船把人渡。

他们远离他乡,
亲人?凭栏望断乌龙江,
默默一叹:问郎何时回家圆。
在洪塘渡口,
在金山寺内,
那千年石塔悟透世事无常,
那连理樟树看尽悲欢离合。

有人曾在此思念,望断乌龙江,孤帆成远影
有人曾在此静思,断红尘之扰,昼夜苦读书。
有人曾在此立誓,但愿海波平,四海无倭寇。
……
佛说:众生皆苦。
秀才苦于功名,商贾苦于铜钱,闺人苦于寂寞……
于是,古人在水中金山上?建寺,
在天后宫中,香烟缭绕,香客祈祷。
金山寺旁千帆过,愿他乡客平安回。
有寺,便有了信徒,
有人,转山转水转佛塔。
转何??山,山是江心的小金山
转何水,水是东流的乌龙江
转何塔,塔是五代的金山塔。

佛说:缘起则生,缘落则灭。
乌龙江水空自流,白云一片去悠悠。
有缘即住无缘去,一任清风送白云。
有缘人,轻轻地来,
摆渡人渡人,不忍泛起水波。
在水中寺,状元亭中,
引一缕清风,泡一盏清茶,
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饮,
为寻茶的禅味。
或者?在金山塔下,大慈楼中,
你内心些许烦躁,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,
蓦然听见他诵经的箴言。
让你身心些许安顿。
梵音入耳,金山寺开始诉说它的过往。
在这,也有千古风流人物。
理学大家朱熹曾乘舟至乌龙江,驻足赋诗,
洪塘的进士曹学佺曾在金山寺,苦读诗书,
明朝抗倭名将张经曾在金山寺,挑灯夜读。
万历状元,三朝谏官翁正春也曾在此苦读。
……

回想,明清时期,
洪塘此地,登进士者有十八人,可谓人杰地灵,钟灵毓秀。
在金山寺,有诸多学子在此苦读,
听一段梵音,看?一本经书,顿悟些许道,
那时,在金山寺,
朝时,可看岊水风帆,
你可曾想起:沉舟侧畔千帆过。
暮时,可看半洲渔火。
你可曾想起: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岁月的沧桑,文人墨客的驻足,
注定金山寺的不凡。

那年,在明朝
金山寺不再是水中寺,
有香客,建石桥直通金山寺,
明朝进士曹学佺倡拆桥还渡。
我曾想,
寺在水中,
若到寺庙,需要摆渡人?撑?船,
佛说:渡人渡己。
水中寺,便有此意境。

寺在水中,
寺中梵音,余音绕梁,
风起水有纹,梵音犹如随水流,细水长流。
水环绕寺,寺似心,心如止水。
在后来的岁月,
石桥不再,水中寺依旧在,
石岊(乌龙江)水悠悠。

岁月的无情,
民国23年,金山寺被水冲毁,
寺塔依旧在石阜山,那是寺魂,
古榕依旧扎根石中,那是守候。
后重建,
福建省银行印制的钞票上多次出现金山寺图案。
冥冥之中,更多的人认识金山寺。
我想,那些年,金山寺似乎走了一趟红尘,
看尽人间的丑与恶。

今昔,
漫步金山寺中
状元树依旧在,
金山塔依旧在。
在状元树下祈愿,
有人写下“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”
有人写下“金榜题名”
……
也许金榜题名的学子考上福建农林大学,
也许缘结连理的情侣在沙滩公园上散步。

人生诸多美好,愿人生如你所愿,
正如仓央嘉错所说
“那年,我转山转水转佛塔,只为途中与你相遇。”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1in.com/15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