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(5月26日)在家属院疫情防控值班,同事家的杏树挂满了枝头,各个小杏果比着黄、抢着圆、争着香,我突然想念一年前乌衣巷的杏了。

这个乌衣巷不是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(xiá)
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“的乌衣巷
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有桥,但不是朱雀桥,还是省道s202的终点

那个刘禹锡的乌衣巷在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,我所说的这个乌衣巷在青岛市崂山区,这个河叫白沙河,是青岛市区北部的一条大河。这条河发源于崂顶之阴,主要流经崂山和城阳两个区,有名的崂山水库,就修建在此河之上。当地的杏可能也是经过白沙河的水浇灌过以后才出来的惊艳的味道

我是去年的一个周末在疫情不严重的情况下,没有目的的乱走,路过这个地方,让我留恋的不是山色,让我回忆的不是海景,而是当地一枚小小的杏子,我自认为我走的地方不少,也吃了不少各地的美食,就说杏子吧,我吃过敦煌的李广杏,那也是一个令人回味的美食,但是乌衣巷的杏真的让人惊诧,它能让你吃出儿时的味道

按照当地人的说法,老鸹窝改名为乌衣巷,乌衣巷,是一个很有诗意和底蕴的名字,大抵说到乌衣巷还都会去秦淮河寻觅

当地人把这个杏子叫韶山二号(音),直到今天我百度才知道应该叫少山杏

来这个地方之前我们在青岛市买的少山二号按品质、大小分别10、20、30元一斤不等

在乌衣巷,这么上好的杏子居然一块钱斤,而且越大成熟度越高越便宜,也难怪,成熟的杏果是很难保存和托运的,等于我们捡了个大便宜

百度上说,少山红杏历史悠久,早在明朝,城阳区夏庄少山的村民就开始种植红杏。相传,明朝万历年间,即墨望族黄氏门中黄嘉善官拜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返乡省亲回京时携红杏献于万历帝。万历帝品尝后大悦,观其形、察其色,遂赐“关公脸杏”,自此名传天下。至今百年以上的老树有上百棵,而且不少老树仍高产,其中少山红和关公脸是当地的两大特产。“少山红杏”以果大(平均单果80—100克)、肉软、香甜口感好、绯红、离核、形美而闻名。

现在看来真正的少山杏应该在城阳区夏庄,但是乌衣巷和夏庄应该是同一水系同一气候同一土质,所以味道我吃不出伯仲,就好比《老残游记。说书》中,黑妞的好处说得出,白妞的好处说不出;黑妞的好处学的来,白妞的好处学不来,那我只能是个业余美食了

不过城阳区那一带的美食也有一绝,歪瓜裂枣憋笃梨,当地的水果蔬菜,譬如黄瓜、番茄、辣椒,长相那是相当的难看,但是口感让你不敢相信是这个长出发出来的,“金絮其外,败絮其中”的反转,你要是相信可以去那里走走看看品品尝尝,最好疫情过后再去

附近的朋友可以去这个地方购买,还有自己采摘项目,比市里便宜不少,还能吃到最鲜美的果子

外地的朋友可以网购,网上应该有卖的





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80709525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1in.com/11322.html